《c小调练习曲》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从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了解“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 3.欣赏《c小调进行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点 1.从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了解“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C小调练习曲》 思考:听了这首钢琴曲,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象?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与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能力。 二、新课 1.介绍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2.作品背景 乐曲创作于1831年9月,这时肖邦离开祖国去巴黎,途中经维也纳、慕尼黑,来到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兰起义失败而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内心深处沸腾着剧烈的激情和愤怒。乐曲就是在这种万分悲愤的心情下写的,它表达了肖邦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所以人们也简称其为《革命练习曲》。 【设计意图】对作品背景做简单介绍,便于学生了解乐曲情境,理解乐曲情感。 3.整体欣赏《c小调练习曲》,感受乐曲结构。 《c小调练习曲》是热烈的快板、四四拍,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复三部曲式。 4.分段欣赏 (1)感受引子的音乐形象。 乐曲开始,有一个强有力的由高到低进行的快速音流。 提问:引子的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以上主题演奏了几遍? 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3)聆听中间部分。 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 你有什么感受? (4)聆听乐曲第三部分。 ①这段音乐你听过吗?有什么变化? ②表现了什么形象? 5.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一定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动机等音乐要素入手,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提示学生在欣赏时,与创作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乐曲表达的是作者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 【设计意图】分段欣赏有利于把握各部分乐曲情感,感受乐曲变化。 三、小结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因为不愿当亡国奴,他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今天看来,这依然是对肖邦中肯的评价,肖邦已然成了波兰的象征和国家的名片,其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音乐、钢琴的范畴。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c小调练习曲》,你有什么感触呢?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结尾,引发学生个性化思考。(
课件网) c小调练习曲 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导入 欣赏《C小调练习曲》 听了这首钢琴曲,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象 导入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