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30552

专题六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几类典型问题 导学案 (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643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专题,必修,2019,人教,物理,学期
  • cover
专题六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几类典型问题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解决思路。 2、掌握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常见题型的做法。 学习重点 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动力学问题。 学习难点 掌握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常见题型的做法。 学 习 过 程 课堂笔记 【课堂探究】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例1】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球,用一根轻弹簧联结后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当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两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A=aB=0    B、aA=aB=g   C、aA>g,aB=0    D、aA<g,aB=0 【题后反思】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那一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恢复弹性形变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 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恢复弹性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 【课堂练习1】如下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与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板C上,三者静置于地面。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板C的瞬间,物块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aA=   ,aB=   。 探究点二:连接体问题 【例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的作用,而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 1 2 F 1 F 2 ) A.F1 B.F2 C.(F1+F2)/2 D.(F1-F2)/2 【题后反思】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常会涉及彼此关联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连接体问题。对连接体问题,要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分析。 (1)只要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再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待求量。 【课堂练习2】物块A和B的重力分别为GA和G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细线对B的拉力T的大小是 (    ) A、T=GA   B、GA>T      C、GA<T    D、当GB>>GA时,T约等于GA 三、多过程问题 【例3】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12 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斜面的倾角θ以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m/s2) 【题后反思】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然后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还有位移关系等),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注意:由于不同子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受力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加速度也会相应变化,所以对每一子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式求加速度。 【课堂练习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O点时速度大小为11 m/s,此时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2 N的恒力F。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 (1)物体能运动到O点右侧的最大距离; (2)自经过O点起开始计时,8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