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43056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课件 (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03253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地理,高二
  • cover
(课件网) 《蓝色弹珠》 为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拍摄时间为???,拍摄高度距离地面大约45000公里。 气压带和风带 的形成与移动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运用示意图,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2.结合图示,识记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3.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学习目标 热力环流→风 冷热不均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 起 引 起 热力环流:由于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导致 小结: ①风是空气的_____运动。 ②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 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 水平 气压差 温差 近地面风 高空风 高空风: ①受_____和_____力 ②风向与等压线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 平行 近地面风: ①受_____和_____和_____ ②风向与等压线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斜交 热力环流→风→受力→风向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风向的方法: (1)绘制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低空某点的风向: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该地风向发生偏转(角度约30度—45度),(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高空某点的风向: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该地风向发生偏转90度(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注意南北半球与高低空的差异 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N地风向为( ) 热力环流→风→受力→风向 [2020天津,13,3分]读图,回答下题。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乌鲁木齐 B. 贵阳 C. 上海 D. 福州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单圈环流示意 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大气运动 的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③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1:①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②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 大气运动 ①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假设1:①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②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 的原因 + 地转偏向力 = 自读教材P48—49页,2分钟后合上课本回答 在右图中,画出赤道地区受热上升后,高空气流是如何运动的 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形成的? 东北信风是如何形成的? 低纬度环流 近地面 高空 0° 30°N 被迫下沉 受热上升 西风 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形成东北信风。 低纬环流 (0°-30°) ①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受热→ 膨胀上升→赤道低气压带 ②赤道上升的暖空气→ 30°附近高空大气集聚→空气不断堆积→密度增大→ 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东北信风是如何形成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30 N 60 N 90 N 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1 2 3 4 6 7 5 8 10 9 1.据教材P49页,第二自然段,画图说出:盛行西风、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2.结合示意图,说明中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 ①盛行西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②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极地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较暖盛行西风和寒冷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支流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描述盛行西风、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1.画图说明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七压六风 在三圈环流的影响下,全球共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几个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