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影子的变化 一、选择题 1.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2.测定日晷的时间一般是( )。 A.晚上 B.所有的白天 C.有太阳的白天 3.分别在上午9时、10时、11时,观察阳光下长方形小木块的影子,可以观察到木块在地上的影子( )。 A.10时最长,最偏西 B.9时最长,最偏西 C.11时最长,最偏西 4.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 )。 A.方向完全不同 B.方向完全一致 C.有偏差 5.下列利用了影子的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电视机 C.皮影戏 6.上午,小明将阳光下的一支铅笔直立在地上,测量它的影子。在到中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测得的影子长会( )。 A.不断变短 B.不断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二、填空题 7.观察:用手电简直接照射墙面, 出现影子;用杯子挡住手电简照射的光,墙面上 出现影子;关闭光的手电筒正对着杯子,墙面上 出现影子。(参考:会、不会) 结论:在屏上形成影子的2个必要条件是: 、 。 三、判断题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三个条件。( ) 9.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经度。( ) 10.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 11.在使用自制的日晷时,放置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 四、简答题 12.古人在研究竖直立杆的日影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13.你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吗?请你说说一天中,阳光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五、综合题 14.设计实验验证影子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用手电筒照射固定在桌面上的木块,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1)当手电筒在木块左侧时,木块的影子在 侧,当手电筒在木块右侧时,木块的影子在 侧。 (2)当手电筒从木块正,上方照射时,木块的影子 (选填“最长”或“最短”)。 (3)我们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照射的 有关。 参考答案: 1.B 【详解】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方向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2.C 【详解】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测定日晷的时间一般是有太阳的白天。 3.B 【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分别在上午9时、10时、11时,观察阳光下长方形小木块的影子,可以观察到木块在地上的影子9时最长,最偏西,随着太阳位置和高度的变化,影子逐渐变短,方向由西逐渐转向北。 4.C 【详解】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竖直立杆的日影,每天正午时刻都指向正北方向。但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有偏差。日子相隔越多,偏差越大。 5.C 【详解】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在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A 【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上午,小明将阳光下的一支铅笔直立在地上,测量它的影子。在到中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测得的影子长会不断变短。 7. 不会 会 不会 光源 挡光物体(或不透明物体) 【详解】影子是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用手电简直接照射墙面,不会出现影子;用杯子挡住手电简照射的光,墙面上不会出现影子;关闭光的手电筒正对着杯子,墙面上不会出现影子。结论:在屏上形成影子的2个必要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