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50787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27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训练,同步,课时,第二,愚公移山
  • cover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始龀(   )  ⑵荷担(   ) ⑶孀妻(   ) ⑷箕畚(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年且九十 且:_____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_____ ⑶杂然相许 杂然:_____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意为: 。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   ,意为: 。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为: 。 4.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为 。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 5.选出“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选出“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 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_____ ⑶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 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 ⑸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 ⑹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 8.下列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1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9.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杂然相许 许:_____ ⑵叩石垦壤 叩:_____ ⑶无地置土 置:_____ ⑷又何忧焉 忧: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 ⑵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_____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表示愚公移山的伟大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B.乙文中鲁公每当听到有人提出异议时就马上放弃了想做的事的情节,表现了他优柔寡断、遇难而退的性格特点。 C.甲文中愚公之妻对愚公移山是持反对态度的。 D.甲文中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孀妻)遗男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拓展延伸 12.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呢?绕山开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从智叟的发言看,智叟是明智的。就此,班级开展“愚公、智叟到底是谁愚”的辩论,下面是反方的观点与辩词,假如你是正方,请亮出你的观点和辩词。 反方:愚公实愚,智叟有智。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