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三节 电荷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会用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了解原子及其结构,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5.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护. 知识点1 摩擦起电 1.现象探究:摩擦起电 探究实验 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 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子靠近小纸屑 现象 归纳总结 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共同的特点———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特别提醒 (1)探究摩擦起电现象时应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空气潮湿、器材表面有污垢、器材不够干燥、手比较湿润等,都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 (2)带电体能吸引的常见的轻小物体有灰尘、胡椒粉、毛发、细小水流、碎纸屑、通草球、泡沫小球等. 2.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4.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典例1 &1& 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___,会_____细细的水流. 带电 吸引 [解析] 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能吸引细细的水流.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1.实验探究:电荷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过程及现象】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甲所示. (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乙所示.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丙所示. 注意 实验中,把其中的一个玻璃棒或橡胶棒用细线悬挂起来,目的是使它能自由转动,更好地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跟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种类. (2)相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不同. 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重点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图所示) 典例2 (2023·驻马店期中)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先让它们碰在一起,再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与毛织品摩擦过的两个气球因带____种电荷相互_____(选填“吸引”或者“排斥”). 同 排斥 [解析] 与毛织品摩擦过的两个气球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知识点3 验电器 1.验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构造及作用 使用方法 原理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如图甲、乙所示 使用说明 验电器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 拓展培优 用验电器检验物体的带电情况 用验电器不能直接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间接判断带电体带的是什么电荷.例如,先让验电器带上某种微量已知电荷,此时金属箔张开一个小角度,再让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1.如果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则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是同种电荷. 2.如果金属箔先闭合后张开,则被检验物体与验电器所带电荷是异种电荷.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常用方法 方法 现象 带电情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 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不带电 方法二: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物体相互吸引 可能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可能是一物体带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两物体相互排斥 两物体带有同种电荷 方法三:利用验电器(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被检验物体带电 金属箔没有张开 被检验物体不带电 典例3 (2022·湘潭中考改编)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就会张开,是因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