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69909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66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诵读,其一,秋词,古诗词,课外
  • cover
《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并结合诵读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到“秋”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答。对,有的同学想到了硕果累累,有的同学想到了“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境由心生,那么秋在古代文人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任务。 二、读诗韵 1、首先读准字音强调“寥”、“朝”“霄”的读音,PPT出示。请一名同学来朗读,同学点评,尝试再朗读。全班齐读,正音。 2、读好古诗还有更高的要求:读出节奏,PPT出示朗读指导 ①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 ②要注意节拍、停顿和重读。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之间互相读,推选代表朗读。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两句。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三、明诗意 1.小组合作:一句一译一点评。学生说每一句的大意,然后点评概述。出示:第一句:概述众言(记叙)第二句:直言己论(议论)第三句:晴空一鹤(描写)第四句:诗兴大发(抒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示例: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四、悟诗情出示问题: 发挥想象力,描写一下诗歌中写景的一句。第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动笔写,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然后举手发言,全班交流,点评,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情感。板书:鹤(自比)豪迈乐观带着这种情感再来朗读,个别读,齐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五、学贵有疑对于这首诗,你还有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来解答,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预设准备: 1.为什么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代文人笔下秋天的诗词是“寂寥”的吗? 其先:曹操(三国)《观沧海》 :树木丛生 张继(唐)《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宋玉(战国):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长歌行》(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元):枯藤老树昏鸦 李清照《醉花阴》(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欧阳修《秋声赋》(宋):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2.诗人为什么选择“鹤”这个形象呢?形貌出众,翩翩于山水之间,有凌云之姿,歇于松柏,不作稻粱谋,《诗经 小雅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就赋予了鹤高洁的品质。东汉道教出现之后,鹤被引入神仙世界,被视为出世之物,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高人隐士,骑鹤云游,背负青天遨游于浩然天地。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白居易) 3.为什么刘禹锡身处逆境依然如此乐观,一改前人“悲秋”传统,唱出秋之赞歌?刘禹锡(公元772-842),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