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73903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12. 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 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5-04-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19439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美术,人美,八年级,下册,遗存,保护
  • cover
目录 一、单元信息 1 二、单元分析 1 (一) 课标要求 1 (二) 教材分析 2 (三) 学情分析 3 (四) 单元作业目标 3 三、课时学习目标与课时作业目标 5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5 五、课时作业 5 第一课时 ———《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 6 第二课时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8 第三课时 ———《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 11 六、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5 七、单元美术素养展示 15 (一)单元美术素养展示内容 15 (二)单元美术素养评价参考 17 (三)单元美术素养展示属性表 18 美术遗存的欣赏与传承 美术遗存的欣赏与传承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第 10 课《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第 12 课《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本单元的第 11 课《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2011年版)》中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第四学段(8—9 年级)学习任务 4: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中指出本学习任务主要指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制作传统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认识继续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内容要求中学习剪、刻、折、编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艺品;学业要求中能用口头或书面表述等方式,表达对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的认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 1 美术遗存的欣赏与传承 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 述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 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上关于课标要求的描述参考《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艺术课 程标准(2022 年版)》中相关内容:(1)课程基本理念:关注文化与生活,在 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 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价值观。(2)课程设计思路: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 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3) 课程内容中关于“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的内容说明。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概况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第 10 课、第 11 课、12 课,由于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从关注到认识、感受,再到保护传承,故将三课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这几课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迫在眉睫,通过九年一贯制中课题的梳理,不难发现文化传承贯穿其中。首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 16 课《发现老房子的美》和第 17 课《家乡的老房子》中都提到含有建筑遗址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到八年级下册通过第10、11、12 课讲解建筑遗址赏析和特色研究进行进一步学习并了解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九年级上册第 8 课《走进民间美术》中又再次提及文化的传承,做到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将这 3 课做重组单元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相重叠的内容,减小了作业负担,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根据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作业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单元作业中设置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