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8762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 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63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牧羊人
  • cover
13 植树的牧羊人 感知主题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 (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描写了)_____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_____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的感情。 1.语言运用: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 2.思维发展: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审美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4.文化传承:结合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1.锻炼默读能力,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及思路。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抓关键语句,多角度解读文章主旨及情感;理解牧羊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诵读法、提问法、探究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953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策划了一个征稿专题活动:“你曾见过的最平凡、最难忘的人是谁?”编辑部陆续收到投稿,其中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作品《植树的牧羊人》最为打动人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植树的牧羊人”,感受他的情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平凡、最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小镇并没有一名叫艾力译·布菲的老人后,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该文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让·乔诺用23年时间创作出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有7页文字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2.生难字词 (1)字音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ɡ) 废墟(xū) 坍塌(tān) 呼啸(xiào) 滚烫(tàng) 张扬(yáng) 溜达(liū) 琢磨(zuó) 微薄(bó) 酬劳(chóu) 硬朗(lǎng) 水渠(qú) 流淌(tǎng) 光秃秃(tū) 不毛之地(máo) 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guǎ) (2)词义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溜达】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沉默寡言】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 三、 聚焦评价 感知人物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用“____”勾画出作者直接评价牧羊人的句子。同时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词语。 点拨:第1段: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第4段: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第6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