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91307

【高效备课】沪科版物理八上 第3章 声的世界 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438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章,总结,复习,本章,世界,高效
  • cover
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知道人耳的结构,知道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超声的特点及应用,知道次声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区别音调、响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 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的应用和次声波的危害. 3.运用转换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实验器材扩大实验现象. 4.分组讨论交流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解析: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将不能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转换成可以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桌面的振动不易观察到,可以用转换法,将桌面的振动放大.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例题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所以选项A正确;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B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C.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声音的特性 例题3(多选)(山东青岛中考)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的越,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符合题意.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符合题意. 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