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99099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86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象,四年级,上册,科学,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乒乓球复原了》 【教材来源】大象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20年7月第1版 【内容来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主 题】乒乓球复原了 【课 时】共1课时 【上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 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2.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由搜集到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本节课所在的单元以“得出结论”为主要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乒乓球变瘪了),提出问题(如何使瘪的乒乓球复原,为什么瘪的乒乓球遇热会复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完整的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最后再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展。 【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 经提问调查,四年级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即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但不够深刻,对事情本质认识模糊;但他们可以根据现象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有效表达出来,他们对实验很感兴趣,喜欢小组合作探究,但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做适时的指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2)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3)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提出猜想后,根据已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2)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3)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他人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做出评价,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任务】 1.能用语言描述气体、液体、固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会膨胀。 2.能根据现象大胆提出猜想,并经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能运用“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会膨胀”这一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保持持续观察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验现象,能够了解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得出“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的实验结论。   难点:制定实验方案,有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严谨的实验结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乒乓球、乒乓球拍、热水、烧杯、铜球与铜环、酒精灯 学生准备:实验用针筒、软塞、热水、烧杯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评价要点 一、 情景导入 二、 实验探究 三、引伸探究 四、总结 五、 拓展 六、悬念结尾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怎样能使瘪的乒乓球复原呢?”引导学生验证。 提出问题: 变瘪的乒乓球遇热为什么会复原呢? 进一步明确探究问题:空气受热会膨胀吗? 引导学生表达交流并适当评价。 确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作出适当评价。 引导学生由已知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1.提出问题:“空气属于气体,气体受热体积会膨胀,那固体和液体遇热会有什么变化呢?” 2.放映液体遇热实验视频。 3.教师演示固体遇热实验视频。 4.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终结论: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是如何探究的 提出拓展问题:“物体受热后膨胀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并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