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06380

24 月迹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8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月迹,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月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初步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认识“悄、累、袅、嫦、娥、嫉、妒、瓷”这八个字,掌握“悄”和“累”这两个多音字。 默读课文,说出月亮的足迹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 学到什么程度 1.在词语中能正确识读本课生字。 2.能不出声、不指读,保持较快速度地默读课文,总结出月亮的足迹在哪里。 3.找出关键语句并说出不同地方的月亮各自的描写特点,体会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魅力,欣赏月之美。 怎么学: 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偏旁归类识字、熟字比较、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识字。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 通过默读,从文中找出描写月亮足迹的语句并概括。(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3.通过自读自悟,同桌讨论找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 教材 分析 地位 本单元主题是“自然之趣”,《月迹》选自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学生能在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尝试仿写。 内容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围绕月亮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文章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说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情。 学情 分析 已知: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默读能力。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 困难与障碍: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五年级孩子自主探究能力还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层次不齐。 突破措施:以学生自主 、探究的学习策略为主,抓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 ,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探寻月迹,说出美感。 学习 目标 1.通过查工具书、互读纠正等方式,能正确认读“悄、累、袅、嫦、娥、嫉、妒、瓷”这八个字,能正确读出语境中的“悄”和“累”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能有速度地进行默读,说出月亮的足迹在哪里。 3.通过找关键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说出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魅力,欣赏月之美。 4.总结学习方法,尝试练笔。 评价 任务 1.生字检查。(目标一) 2.选择多音字拼音情境填空。(目标一) 3.默读课文,完成助学单。(目标二) 4..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注意圈画出优美、生动的词语和深刻饱含哲理的句子,朗读品味月亮的动态和静态之美。(目标三) 5.片段练习,根据要求仿写句子。(目标四) 教学 目标 通过找关键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说出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魅力,欣赏月之美。 教学重难点 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注意圈画出优美、生动的词语和深刻饱含哲理的句子,朗读出月亮的动态和静态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夜晚月亮的图片。 2.回忆咏月的诗句,导入课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