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28012

5.1法不可违 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4925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可,教案
  • cover
5.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不可违,崇尚法治权威,增强依法律己的意识。 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在“法眼观社会”等活动中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依据特征能够分辨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能够辨析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3.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在时政热点的分析、生活中常见案例的探讨及法治剧场的情境模拟中,认识到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守法意识,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4.通过本框,引导学生在两难问题的思辨及法治宣讲活动中,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理性参与社会生活。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违法无小事。 2.突破策略: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无序的社会情境中,或置于两难的选择中,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中去深刻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理解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同时在本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对教材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通过表格或图示的方法,从不同的维度来分析不同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二、教学难点 1.难点:小错也可能违法。 2.突破策略: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以鼓励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绘制有关《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民法总则》的相关宣传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法治宣讲;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对教材提供的案例的讨论或组织表演课堂情景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角色模拟中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进而理解教材内容,真正触动心灵,将遵章守法由外在要求真正内化于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阅读教材第46页“运用你的经验”,结合栏目展示的情境思考问题。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1.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思考: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教师总结:虽然小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都具有危害性。所以我们要三思而后行,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谨慎作出自己的选择。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导入新课。同时通过对小勤案例的探讨,引导学生从前因与后果、道德与法治等不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从而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具有强制性,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生活中要提高法治意识,认识到法不可违。本活动环节为八年级上学期法治起始课的导入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自身行为,从而拉近法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别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新课讲授 (一)环节一 违法无小事 活动一 认识违法行为类别 学生分为三组,就教材第47页“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三个镜头进行“微话剧”展示,思考问题。 1.思考:镜头中的三种行为有哪些“相同”呢 2.思考:你能具体说说他们的“不同”吗? 【操作建议】 1.课前准备。学生分三组进行“微话剧”的提前排练,并查阅资料,弄清“自己”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法律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 2.话剧展示。课堂进行“微话剧”展示,展示小组的主持人与其他同学互动,其他同学对模拟的行为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展示小组出示自己查阅到的法律资料,对展示的行为进行法律分析。 3.交流探讨。教师结合学生展示的“微话剧”及学生的讨论,深入引导学生分析这三组镜头的“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