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品出情感的韵味 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生活,感受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情感,认识美好情感对于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提升对自身情感生活状态的觉察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情感积累逐步增强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掌握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树立主动、积极影响周边环境的观念,培养创造、传递情感正能量的品质,学会通过传递积极情感影响周边环境,提升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传递美好情感,共创美好生活。 2.突破策略:开展“美好情感课上速递”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表达、回应、交流中,发现个体对外部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共鸣”的美好,认真感受主动创造有意义事件的意义。并通过故事分享、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感表达、回应、共鸣和创造有意义事件的重要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交流策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节日创造机会,比如选取父亲节、母亲节开展“美好情感快递到家”活动,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从而思考如何为他人创造美好情感及以何种方式传递情感正能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方案设计,在节日到来时,组织小组成员完成方案的具体实施,由此将本课所学付诸行动。 二、教学难点 1.难点:美好情感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突破策略:首先,通过“美好情感初体验”活动,寻找与学生有着直接情感连接的人物或事件作为情境创设的主要素材,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将学生带人情境,挖掘自身生命经验,让学生在体味美好情感中感受自身精神生命的成长。其次,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美好情感并一起寻找获得美好情感的途径,同时帮助学生转化负面体验。对于转化负面体验,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通过认识负面感受的积极意义,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二是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情绪体验”走向“情感体验”。教师需要注意,对于同一事件,处理情绪体验和处理情感体验的方法是不同的,应帮助学生区分情绪体验与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活动 运用你的经验 材料一:东东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一看就是一夜。有时,他根据故事情节就能够准确地“破案”。他觉得在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的体验。 材料二:七年级(4)班的亮亮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以“成长”为主题的青春仪式。在“向青春献礼”的环节中,亮亮邀请父母一起分享他成长中难忘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亮亮情不自禁地与父母相拥而泣。 材料三:在学校的退休教师欢送会上,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捧着一个小盒子走上讲台。他打开盒子,里面有许多用细绳扎好的小包儿,上面写着日期。王老师找了一阵后,打开一个小包儿,翻看里面的一沓纸片,最后抽出一张发黄的纸。啊,那竟然是我父亲30年前的一份作业! 王老师指着那些小包儿说:“这就是我的回忆,每年我都要留出每个学生的一份作业,然后整理好,编上号。我经常翻阅,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多少学生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张又一张的小脸儿,一个又一个的班级……许多人我都记得很清楚……那些令我非常满意和让我伤心过的学生……不管怎样,我爱他们所有人。” 1.思考:下列材料中有哪些美好情感的体验 教师总结:看侦探小说——— “破案”———快乐感 参加青春仪式———分享成长故事———拥抱父母———对父母的爱 学生交作业———教师保留作业———翻阅作业———责任感、爱 2.思考:获得美好情感的方式还有哪些? 教师总结:没想到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如此丰富,旅游、运动会、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学农、做志愿者等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