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33379

第3课雨的四季 同步讲义(含答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61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四季,同步,讲义,答案,语文
  • cover
第3课 雨的四季 同步讲义 知识点01 梳理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即学即练1】 作为抒情诗大王的刘湛秋在写作本文时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文章主题部分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参考示例:本文围绕大自然的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形象、形态来写,按照总一分-总的结构来写,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基本上一段一个中心意思(结尾除外),中间四段是文章主体(第2-5自然段) 具体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写得最充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对雨的喜欢。第三部分(第6一7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我”对雨的爱恋之情。 四季雨的特点: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沉静、端庄、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 解析:梳理情节思维要领,把握核心事件或主要景物,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参考常见结构形式(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简练作答。 知识点02 探究标题含义。 【即学即练2】 (一)文章题目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答案示例:(1)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2)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解析:此题考查对散文题目。题目的含义:(1)题目常常具有比喻、象征或双关、引申的意义,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内容、情感、写作目的)来分析。(3)文章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二)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答案示例: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艺境和审美情趣。 解析:意象的理解往往包含表面意思和深层次意思。 知识点03 分析刘湛秋写景的诗意语言。 【即学即练3】 (一)赏析文章的修辞句是如何生动描摹景物特点的? (1)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突出地表现了“丰满”和“敞开”的特点。“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等关键词语都是动态的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最后又总起来以“海绵”这一比喻作结,新鲜而贴切。 (2)文章第②段中写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答案示例: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此句运用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此处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