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47262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4张PPT 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9766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历史,七年级,编版,学年部,2023-2024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目标 观察从春秋形势图到战国形势图,有何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识记战国七雄的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 燕 楚 秦 赵 魏 韩 一.战国七雄 简述主要战役及成语? 魏国庞涓 齐国孙膑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城邯郸,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援救。孙膑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救命啊!!! 马陵之战:公元前343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孙膑为军师。孙膑以"减灶计"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中伏身亡。 魏国庞涓 齐国孙膑 简述主要战役及成语? 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对峙3年。秦国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贸然出兵,白起佯败,诱敌脱离阵地,伏兵分割包围赵军,赵军被困战败,秦国坑杀赵军约40万。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简述主要战役及成语? 白起 纸上谈兵赵括 A:齐国 B:楚国 C :秦国 D:赵国 观察《战国形势图》,写出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HEF所代表的战役? H:长平之战 E:桂陵之战 F: 马陵之战 一.战国七雄 1.结合以上战争,说说战国时期的 战争有什么特点 2.战争的目的: 3.战争的结果: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中国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兼并战争,统一中国 战国铜壶 反映了战国战争频繁,手工业工艺高超,贵族生活丰富。 如何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希望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商鞅变法: 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决定政治。 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各国变法(商鞅变法)的背景? 2.商鞅变法的序幕: 商鞅(卫国人)入秦,与秦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策 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 (想象画)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立木于城南门,发告示说徙[xǐ]木到北门就赏十金。民众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给他五十金。取得了民众的信任。 商鞅变法的序幕: 与权贵论战,扫清障碍; 南门徙[xǐ]木,取信于民。 内容 影响 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人民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3.依据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商鞅铜方量 反映了商鞅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如何推行改革的  商鞅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我支持变法,只要生产更多粮食、布帛,就可免除徭役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我支持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我会得到更多财富。 我支持变法,只要勇敢杀敌,我就可以得到爵位和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