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66758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鸟》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3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cover
《鸟》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1.像专家一样思考刘微在《大概念教学》一书中指出:专家思维就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拥有海量的知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提取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见,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2.科学课标的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特别强调了“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科学思维能力。”唯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习才能在深度探究中真实发生,学生才能够成为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优秀学习者。 课标内容分析: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③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 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3~4年级)(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④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⑤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3~4年级)教学策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借助生物模型、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探究、分析梳理,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概括,支持修正自己主张,完善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认知,提升不断发展的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的跨学科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 3课。本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课堂中的情景、问题、观察、拓展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观察探究,探究技能、科学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另外,学生利用鸟的共同特征推理某些动物不是鸟类,助力学生运用迁移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方式的构建和完善,由此,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科学思维的能力。在对鸟类共同特征的探究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查阅分析资料以及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能够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证据支持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鸟是人类的朋友,便于学生观察,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这为本课探究活动奠定了积极探究的情感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就鸟的认识有自己的感性经验,也有自己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基于生活经验,描述出常见鸟的身体特点,能够发现一些鸟的共同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鸟类身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记录能力,这为本课的探究活动有效推进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困难对于学生来说,鸟并不陌生,但不陌生不等于学生对鸟的特征认识就思维清晰,不等于思维准确。学生对于鸟类所具备的共同特征缺少科学的认识,如对鸟喙的认识,羽毛的认知(与皮毛出现知识混淆);或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对飞翔的判断,同时,在探究技能和推理描述能力方面,学生还有待引导提高,这正是我们教学价值所在。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科学思维: 1.能依据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分析结果,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依据鸟类的共同特征和观察到的事实,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 探究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态度责任: 1.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归纳、概括鸟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