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71682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367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版,五四,八年级,上册,2.3 声的利用,同步
  • cover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3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1.(3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3.(3分)李白在《望天门山》中有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中描述的青山和孤帆的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分别为 A. 孤帆,流水 B. 太阳,流水 C. 流水,流水 D. 孤帆,太阳 4.(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传播 B. 震耳欲聋是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调很高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 之间的声音 D.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5.(3分)如图所示,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 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 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6.(3分)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为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D.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8.(3分)一个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前通过的路程是 C. 物体在运动的速度是 D. 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 9.(3分)四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分别记录为:,,,,则这本书的宽度应记为 A. B. C. D. 10.(3分)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1.(3分)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实验时应把按住钢尺的手往后移,使尺子振动时撞击桌面发声 D.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12.(5分)在考场里,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传入考生耳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考生能分辨出两位监考老师的声音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的_____不同。 考试期间,考试周边禁止鸣笛,禁止施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处减弱噪音。 13.(3分)甲、乙两辆小车先后同地同向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车的速度是_____米秒,甲、乙运动过程中如果以甲车为参照,乙车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从甲车出发开始计时,经过秒钟两车相距_____米。 14.(5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