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83168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5958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登岳阳楼》群文 登高览壮景,千古圣人泪 杜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诗歌重点字词,理解诗歌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借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缘景明情,感受诗人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进一步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生涯的四个阶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漂泊西南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公元760年,入蜀,夏天,在严武的帮助下,修建草堂。暂时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763年,夏天,初闻官军胜利,以为“蓟北”已收,战乱将息,感八年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他欣喜欲狂,涕泪满衣,有了放歌纵酒飞身回洛阳的狂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公元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几个月后才到夔州,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公元768年,去夔出峡。冬晚,五十七岁的他漂到岳阳,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学习活动一:预习检测 吴楚: 坼(chè): 乾坤: 戎马: 凭轩: 涕泗: 吴指江苏、安徽一带,楚大致指湖南、重庆一带 分裂 日月 指战争 关山北: 北边边境 靠着窗户 眼泪和鼻涕 回顾旧知 一、如何读懂诗歌? 写了什么?———内容 怎么写———形象+手法+语言 为什么写———情感 二、方法———五读法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注释 4.读意象(梅兰竹菊松等) 5.明典故 6.读选项问题:范围、要求等 登 岳 阳 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活动二:赏楼景,初解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从首联能得到哪些信息?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补充背景:768年,57岁的杜甫,距离生命的结束仅有两年。听说中原收复要回家,结果走到半路又有兵变,又沿着湘江逆流而上,辗转反侧,一路从公安漂泊到岳阳,最后病死在湘江。此时的他左臂已经残废麻木,患有严重的肺病,一只眼睛还瞎掉了,仅靠药物维持生命。 仍旧对岳阳楼洞庭湖美景充满期待与向往,但经历了“昔”与“今”之间漫长的时间距离,诗人的心境中还多了分历尽沧桑的酸楚。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借助联想和想象,请你用比较诗意的语言描绘洞庭湖景)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浩瀚的湖水好像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割裂成为两块,日月星辰、整个天地仿佛在湖中日夜浮动,景象壮美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意象特点: 宏伟 磅礴 奇丽 意境特点: 博大壮阔 类似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夜》 杜甫登上了岳阳楼,热泪盈眶,不单是为了我自己亲朋无字,命运悲惨,更是因为外族入侵,长安动荡,华夏满目疮痍,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