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493608

18《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5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木兰诗,教案,人教,中职,语文,基础
  • cover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2、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三步法: 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什么叫“巾帼英雄”?女性中的英雄人物。“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 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是外国人眼中的木兰形象。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2、花木兰介绍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二、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叙事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何为“乐府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jì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胡骑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yān jīu róng shuò tuò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jiāng xūn zhuó cháng tiē 扶将 策勋 著 裳 帖花黄 胡骑jì(战马) 朔气Shuò(北方) 傍地走bàng 2、播放朗读,读准节奏,把握朗读时的语气。 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或一字二字停顿。例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学生朗读并点评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串讲文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爹征。 译文: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