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 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高锰酸钾、水、木炭、 细铁丝 、蜡烛。 酒精灯 、试管、烧杯、 集气瓶 、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 棉花 、坩埚钳、铁夹、铁架台、木块、药匙等。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一、氧气的制取 氯酸钾加热分解法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 氧化汞加热分解法 实验过程 (一)氯酸钾加热分解法 1.药品:氯酸钾 和 二氧化锰 (白色固体)(黑色固体) 3.装置:(试管口不放棉花) 2.原理: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O2) 二氧化锰 加热 4.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中,使之平铺 于试管底部。(一斜、二送、三竖直) (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5)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时)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气前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装置连接好,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不消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也可以用双手握或用酒精灯微热) 气体常见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 适于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排空气法: 1)向上排空气法 适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 2)向下排空气法 适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 (1)排 水 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5.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开始收集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导管伸出橡皮塞0.5cm,另一端只能伸于集气瓶口。 (5)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6)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7)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 (8)用氯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 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2.原理: 3、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外焰加热 药品平铺 夹持在距管口约1/3处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管口塞一团棉花 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 导管伸出橡 皮塞约0.5cm 导管只能伸于集气瓶口 1、固定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哪种方法得到的氧气更纯? 3、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还是先停止加热,为什么? 先将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否则水将沿导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注意事项: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 装置 (三)过氧化氢分解法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MnO2 ) (H2O) (O2) 1.药品:过氧化氢(白色固体)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2.原理: (四)氧化汞加热分解法 1.药品:氧化汞(白色固体) 2.原理: 氧化汞 二氧化锰 汞 + 氧气 (HgO) (Hg ) (O2) 3. 实验视频 1.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三个) 归纳与整理 2.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反应条件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