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目录 CONTENTS 唯物史观 01 价值观 02 价值观 第二节 一 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与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只有某一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时人们才去认识它。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价值,人们就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 2.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个导向作用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值得的、有积极意义的。 二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归根结底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 人的个人价值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因为任何现实的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价值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人生价值的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第一,人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紧密联系的。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更要依赖社会。 第二,人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又是有区别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价值主体不同。个人价值的主体是个人,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集体和个人。 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价值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三 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也要有主观不懈的努力,还要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 1 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受经济、政治和精神等条件的制约。社会环境是制约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只有尊重并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定向和导航作用,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②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成果一般与行为者的知识、能力、努力等成正比。 3 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践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基本途径。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投身于实践,进行创造性劳动,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生价值目标,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或目标,它贯穿于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成为一个人一切思想、行为和方向的根本动因。 1 坚持责任与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