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 目录 CONTENTS 认识与实践 01 现象与本质 02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03 认识与实践 第一节 一 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一)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二)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二 坚持知行合一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认识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开始于实践,人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 (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只有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才能够解释世界,并运用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认识过程是反复的和无限的 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阶段。 由于人们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同时又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所以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三)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世界,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而服务的。 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实践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实践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即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是实践。 三 成功与失败 (一)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人生的路途中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欢笑,肯定会有荆棘、陡崖、陷阱和挫折。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成功与失败相伴而生,并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成功之前都有过失败的经历。成功与失败是构成丰富多彩的画卷的一个整体,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1 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没有成功,就无所谓失败;没有失败,也无所谓成功。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而生或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存在于人们努力奋斗的人生过程中。 2 成功与失败相互转化 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如果我们一味沉醉于一时的成功而扬扬自得、无法自拔,甚至故步自封,就很难获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会导致失败。 同时,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