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08356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7762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约公元前 1600年 东周 春秋 战国 西周 商 夏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9年的历史,相传孔子曾修订过。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战 国 时 期 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 7 课 学习 目标 1.结合《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著名的兼并战争及结果,构建时空观念。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状况、构成系统、功能和意义,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涵养家国情怀。 新变化,新发展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一、新变化,新发展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 进一步推广 提高了生产效率 社会生产力水平 进一步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新形势,新格局 《春秋争霸形势图》 晋 韩 赵 魏 观察两幅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简述战国时期的变化。 《战国形势图》 诸侯变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齐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公元前391年,齐国大夫田氏正式取代齐国姜氏,成为诸侯。 地主阶级崛起 旧制度完全崩溃 二、新形势,新格局 《战国形势图》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材料一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策>书录》 根据材料,概括战国的社会状况。 礼崩乐坏,流血遍野,战争不断 二、新形势,新格局 二、新形势,新格局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参战方 秦国 赵国 参战方兵力 约60万 约45万 兵力损失 伤亡约20万 死亡45万 结果 秦胜 赵败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参战方 齐国 魏国 参战方兵力 约8万 约8万 结果 齐胜 魏败 马陵之战(增兵减灶) 参战方 齐国 魏国 参战方兵力 约10万 约10万 兵力损失 伤亡约2千 死亡10万 结果 齐胜 魏败 根据表格,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战争伤亡多 材料二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以兼并灭国为目标 二、新形势,新格局 情境创设 1.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2.对于诸侯国统治者来说,如何保证国家在这个战争频繁的年代不被别国所消灭? 实现富国强兵 3.如何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变法改革 新制度 新潮流 变法目的: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实现富国强兵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三、新制度、新潮流 三、新制度、新潮流 读图说史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三、新制度、新潮流 方面 具体措施 作用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