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2601

【济南版】新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3单元第7章第1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7649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案,生物圈,人类,1节,7章第,单元
  • cover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② 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着重要影响。 (重难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② 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被人类自己破坏的危机感,关注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雾霾对生活的严重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通过探究实验“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有什么影响”和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砍伐”对比,以 及对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事实,让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 1、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 2、教师提前制取废电池浸出液,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课上实验报告的汇报。 【教学过程】 生活体验,引入课题 1、你认识这两种天气的符号吗? 2、谈谈生活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心情和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展示几幅公益广告的图片,学生分析交流,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现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学生分析交流后,教师引入本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霾的天气符号、学生 的亲身体会和霾的影响及危害,激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提问: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导入新课。 二、开展活动,合作探究 (一)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资料一:“霾”是指大量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 辨的微粒造成的浑浊现象,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它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吸尘器,每天要过滤过滤15立方米的空气。深吸一口气。虽然空气看起来很干净,但几乎可以确定你已经吸入了成千上万个PM2.5颗粒。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诱发疾病。霾除了伤肺,因研究发现还伤心脏、血管、皮肤、脑、生殖泌尿等人体器官。PM2.5其实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你开的车,为了你家温暖而烧的煤等等。 问题:雾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你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呢? 资料二:《中国经营报》2010年3月27日报道:2010年3月中旬,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3月 18日,北京黄沙遮日,这是近5年来北京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沙尘暴。作为北京防沙第一道防护墙的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多年过度放牧,草场逐年沙化,草原地力下降,生长的草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出现。 问题: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资料三:昔日的“北大荒”曾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千里沃野。20世纪 50~70年代,几十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和知识青年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垦,建起了我国高度机械化的商品粮基地。长期开垦破坏了某些地方的湿地资源,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1999年,我国全面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开始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牧,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逐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问题: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