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氧气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氧气 1.掌握燃烧的条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在掌握燃烧的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灭火原理和方法,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和爆炸,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学 习 目 标 自主探究 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它能给人类带来温暖,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1)物质是否可燃? 将蜡烛、煤块、火柴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将沙子、石块、水泥砖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蜡烛、煤块、火柴燃烧 蜡烛、煤块、火柴是可燃物 沙子、石块、水泥砖不燃烧 沙子、石块、水泥砖不是可燃物 一 燃烧及其条件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2)物质是否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未被烧杯罩住的蜡烛正常燃烧,被烧杯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 未被烧杯罩住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被烧杯罩住的蜡烛未与空气(氧气)接触 问题 实验方案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分析 (3)物质是否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各种物质是否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室温下存放一支蜡烛和煤块,再用火柴分别点燃这支蜡烛和煤块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不燃烧,点燃后的蜡烛燃烧,火柴不能点燃煤块 室温达不到蜡烛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燃能达到蜡烛燃烧的最低温度,用火柴点燃达不到煤块燃烧的最低温度 燃烧条件的实验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铜片的作用和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铜片导热,热水提供热量并使水下的白磷隔绝氧气 深入探究 本来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下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此温度称为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下表是一些常见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着火点(或着火点的温度范围):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250~330 320~370 700~750 某物质在一定状态、形状和一定条件下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一般只能升高或降低温度,但不能升高或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能归纳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相同特点吗?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程度 缓慢氧化——— 进行的非常缓慢,很不容易察觉的一些氧化反应 (钢铁生锈、食物腐败、橡胶老化、酿酒、酿醋、呼吸作用) 缓慢氧化也产生热 自燃——— 注: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但缓慢氧化不一定 都会自燃。 缓慢氧化产生的热越积越多,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后引起的自发燃烧 1.燃烧都是化学反应。 2.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 3.燃烧不一定都有O2参加。 4.燃烧不一定都要点燃。 都有新物质的生成!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如镁能在氮气中燃烧。 如白磷能自燃(所谓的鬼火)。 辨一辨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例,分析其灭火原因。 用湿抹布盖灭燃着的酒精 隔绝氧气 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用水灭火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1.燃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