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31124

【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一章 1.3 物质的变化 第2课时 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770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轻松,备课,科粤版,化学,九年级,第一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3 物质的变化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第 2 课 时 1.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3.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学 习 目 标 实验1-5 火柴梗燃烧 【现象】 燃烧时产生明亮火焰; 发光发热 【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二、化学变化 观察活动: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自 主 探 究 实验1-6 镁条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观察活动: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结论 火柴梗 镁条 火柴梗 明亮的火焰;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寻找规律 二 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举例:燃烧、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酿酒酿醋、铁矿石炼铁等。 归纳总结 讨论交流 镁条燃烧过程中颜色、形状等的比较 燃烧前: 银白色固体 燃烧时: 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燃烧后: 生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思考:最能说明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什么? 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反应前的现象 反应进行时的现象 反应后的现象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演示实验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结论 1-7 1-8 1-9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有气体生成 化学变化 颜色改变 有红色物质 生成 化学变化 石灰石 、稀盐酸(无色液体) 向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 硫酸铜与氢氧 化钠反应 溶液变浑浊 白色沉淀 化学变化 观察活动: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可见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只能作为判断变化所属类别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判断的本质依据,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指点迷津 思考: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锅炉爆炸和轮胎爆破都是因为压强过大引起的,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联系 实例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何本质区别与联系 没有生成 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水结冰、食盐溶于水、玻璃破碎等 纸张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总结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课 堂 达 标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A 2. 下列各项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着本质区别的一项变化是( ) A 剩饭变馊 B 西瓜榨汁 C 煤气燃烧 D 青铜生锈 B 3. 能证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D 银白色固体 D 4.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B.被雨淋湿的自行车车圈上出现锈渍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D.把木炭放入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