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33857

5.1 法不可违 同步课件(38张幻灯片)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225899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不可,同步,课件,38张,幻灯片
  • cover
(课件网)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意见共20条,包括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意见的公布施行,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成效,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第一框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政治认同: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 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法治观念: (1)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3)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 责任意识: 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46-5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2.违法行为的定义以及分类? 3.三种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4.我们应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重点) 壹 the scenery design 一、违法无小事 笔记区:1.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46 ①指引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评价作用: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③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合法的 ×非法的 底线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民事责任(赔偿) 民事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行政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