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34847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75380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诗歌层次,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掌握本诗中的常见传统意象,体会作者借意象、意境抒发的情感; 3、体会作者于诗歌中表现的“哀而不伤”的格调。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最早见于陈朝。陈叔宝(陈后主)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春江花月夜》与《玉树后庭花》是其中最艳丽的曲调。隋及唐初,仍有人作此调。然皆五言短篇,在题面上做文章而已。 吴中诗人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唐扬州人)出现后,始扩为七言长歌,且将自然景色、现实人生与梦幻熔于一炉,诗情哲理高度融合,使此艳曲发生质变,成就了唐诗最早的典范之作,厥功甚伟。 导 (一) 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 解题: 《春江花月夜》属于“四杰体”,是初唐卢照邻、骆宾王歌行的发展,故也曾随四杰的命运沉浮,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直到明朝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重新推崇四杰后,它才被发现、被重视、被推崇至于“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的高度。 “大家”,在古代文学批评术语中是超过“名家”的,它指既有杰出成就又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四杰就不曾得到过这样的荣誉。 思 诗人伫立江边,赏夜色下花柔月耀,潮平春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波澜起伏。 1、听名家朗诵,并划分诗歌层次,感受诗人变化的思绪。 (一)(1-8)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 。 (二)(9-16)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三)(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 线索:月升———( )———( )———月落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第二课时 1、第一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课本旁批) 意象 特点 写景手法 意境 情感 思 意象 特点 写景手法 意境 情感 春江 潮水 明月 芳甸 花林 流霜 白沙 充盈、无垠 充满生气 平坦宁静 柔婉优美 宁静、澄澈 明亮、皎洁、 比喻 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 幽美恬静 空明澄澈 美好 兴奋 快乐 思展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之思,使全诗有了“哀而不伤”的格调。 议 2、第三部分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妇与游子之间的相思之情? 3.赏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之思,使全诗有了“哀而不伤”的格调。 链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议展 表达人生和宇宙的短暂与永恒、变化与恒久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 ———李泽厚 议展 2、第三部分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妇与游子之间的相思之情? 白云 由“浮云游子意”看出它代指游子。暗示游子远去。 青枫浦 离别之场 南浦 扁舟子 飘荡江湖的客子 明月楼 相思 月裴回 表面写月,实则写人,暗示思妇徘徊楼台。 妆镜台 女为悦己者容 ———孤独寂寞 最早来自魏晋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