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40603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提升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048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提升,测试,同步,性质,海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重庆月考)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答案】1.A 2.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①太阳辐射(决定性因素);②洋流;③海冰、冰山(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对海水温度起降温作用)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⑴时间分布: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⑵空间分布:①水平:不同纬度海区:水温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②垂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小,呈低温状态。 1.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 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2.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答案为:C。 3.(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图中①表示密度,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盐度,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故C正确。(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C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3)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