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4236

【济南版】新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6单元第2章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2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218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2章第,2份,循环,物质,流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物质循环的概念以及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重点) 2、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渗透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准备 1、精心制作教学案和课件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训练点以及把握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漏点。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 1、复习提问: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 (2)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什么?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4)能量在生态系统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 (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忆、看书给出答案。(注意答案要准确规范) 【设计意图】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物质循环的学习打下基础。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什么功能 学生:物质循环 过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第二个功能物质循环。(板书)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诗句创设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5分钟) 知识点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5页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部分,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质循环?这里的“物质”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循环” 指的是什么? 2、板书: 生产者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设计意图】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把“物质” 、“循环”分开,通过板书,再联系在一起理解,学生感到非常清晰。 知识点二:碳循环 1、知识点拨:组成生物体的化 学元素有C、H、O、N、P、S、K、Ca、Mg,Fe、Mn等,其中C(碳)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我们就以碳为例来认识物质循环。 2、请结合图形,小组交流回答以下问题:(展示图片) (1)自然界中碳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大气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你还知道碳的哪些形式? (2)碳能通过哪种生物的哪种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进入生物体? (3)碳在各生物之间以什么形式传递?此图的食物链是什么? (4)碳能通过哪种生物的哪种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能放出二氧化碳的还有什么? (5)哪种生物既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因此,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无机环境和哪种生物之间循环? 【设计意图】学生对碳循环比较陌生,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碳循环现象图片,把碳循环分解成许多小问题,采用问题引领、分析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了知识构建的过程,同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小组合作讨论,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老师板书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化石燃料) 提出要求(1)在括号内写出碳的形式(2)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箭头的形式表示联系。(3)写出箭头表示的意义或生理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去黑板逐步补充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合碳循环简图,小组合作讨论归纳要点: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2)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的循环形式是 。 (2)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是 。 (3)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 (4)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 (5)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条。分别是 、 、 。 【设计意图】结合碳循环过程简图,归纳要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的理解物质循环。 5、拓展提升: (1)思考:“温室效应”导致当今地球上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地球上各种热带风暴、红色警报不断,人们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