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48053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同步练习(含答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2794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2,七年级,北师大,答案,练习,生物
  • cover
北师七上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共16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坏境的是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骆驼的尿液非常少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A.缺少水分 B.缺少阳光 C.缺少营养 D.温度过低 影响草原上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A.土壤 B.鹰等天敌 C.温度 D.湿度 下列古诗词叙述的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鲸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家兔臼齿发达适应植食性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生活 D.家鸽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如图是生长在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鹬蚌相争”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朝蝇暮蚊”体现了温度对动物习性的影响 C.“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体现了水分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D.“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体现了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下列各句中,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B.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C.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D.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什么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 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蚁穴溃堤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蚯蚓松土 D.青蛙冬眠 二、综合题(共3题) 成熟的菟丝子根、叶退化,可缠绕在拟南芥的茎上。为认识其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发现,菟丝子通过吸器刺入拟南芥茎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 供自己生长发育,并抑制拟南芥生长。由此推测,菟丝子和拟南芥之间是 关系。 (2) 自然生长的拟南芥被夜蛾幼虫咬食后,叶片中的抗虫蛋白活性会升高,该物质能 (填“促进”或“抑制”)夜蛾消化食物,使夜蛾幼虫被迫放弃继续取食。 (3) 拟南芥的一个叶片被咬食后会发出信号,使同株上未被咬食叶片的抗虫蛋白活性升高,提前启动防虫反应。缠绕在拟南芥上的菟丝子能否将这种信号传递给另一株拟南芥?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 这两株叶片中抗虫蛋白活性,若 ,则说明菟丝子能传递信号。借此过程,菟丝子和拟南芥形成了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如图所示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1) 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 请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结合上述材料可判断如图中的 为沙漠狐,它的形态特征体现了其对沙漠环境的 。 (2) 小型啮齿动物、蜥蜴、鸟类等属于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