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69103

1.1.1物质的分类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09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1,质的,分类,教案
  • cover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敲门砖。物质的分类承接初中时所学习的零散的对于各类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分类在中学化学阶段的知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初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为之后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初步学习物质的种类并进行了浅显的分类,并没有系统性了解过物质的分类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学生理解物质能够有纯净物、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种类以及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但对分类方法认识不深。同时学生对水的三态在微观中具体如何呈现,并如何转化没有认识,需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和不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运用本节课程分类的概念为之后元素学习奠定基础,逐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概念,有将物质的分类以及三态转化的微观过程,依据实际条件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体会三态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学科价值,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3、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衔接,并为高中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方法基础和概念基础,构建起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提问1】PPT中展示了全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以及去年落成上海浦东单体规模最大的上图东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么大的图书馆所收藏的近万本图书,是如何让读者能迅速找到对应书籍的呢? 【提问2】根据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到明显使得市民索书更加容易。而面对化学近亿种物质而言,你是否能类比物质的分类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呢? 【回答1】通过不同国家、不同题材、不同作者来进行图书分类 【回答2】物质的种类繁多,运用分类可以将具有相似性质的物质归为同一类,触类旁通,避免重复研究,而且可以更深刻领会物质的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 旧知识复习 【提问】在初中时,大家已学过许多化学物质,请大家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初中时物质分类方式 【提问】初中时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无机化合物,针对于无机化合物中的酸、碱、盐、氧化物又能怎么进行定义和分类呢(着重介绍对氧化物中———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分类)尝试对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图表直观划分。 【回答】初中时所学习的物质分类方法 学生通过回忆初中阶段学习的知识,从宏观角度给出物质分类的一种方式 新课传授: 从微观的角度进行物质分类 【提问】前面大家所提出的物质的分类方式仅仅是化学物质分类方式的其中一种。我们还能从物质的三态:固、液、气对其进行分类。而在高中的学习中,大家不仅要有对物质宏观的认识,更要换个角度从微观的世界观察物质并对其进行分类。请大家观察课本第8页图片,并完成书中表格。 【总结】通过微粒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宏观世界中不同聚集状态的差异,是由微粒间距离和作用力强弱差异造成的。 【板书】聚集状态影响因素:微粒间距离、微粒间作用力强弱 微粒间距离:固态>液态>气态 微粒间作用力强弱: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在初中物理和化学课上,我们都学到过物质三态的转化方式,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思考一下,物质三态的转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