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73203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二单元3课《空气》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29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格式,教案,空气,3课,版鄂
  • cover
课时备课 课题 6.空气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课时(共 课时) 教材分析 第5课《空气》是本单元最后一节课。在水的一节课后,再观察空气的特征,是本单元学生素养的提升。本课设计三个活动,活动1:证明空气存在,两种方法:扎孔,吹脸,压入水中,看气泡。活动2用看闻尝多种感官感知空气。活动3:改变气球的形状,思考气球内空气的形状怎么变。 拓展:从颜色、透明情况、能否摸到等角度,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维恩图整理。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空气这个词,但是对于怎样找到空气,可以借助哪些现象进行观察,学生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但还不能把它和空气的存在建立起来联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捉”空气的活动能说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实践: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用多种器官感知空气的特征。 态度责任:乐于与同学交流探究空气特征时的发现与想法。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特征。 教学难点 借助多种实验材料,“捉”空气并感知空气的特征。 板书设计 6空气 材料方法及现象保鲜袋气球瓶子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说一说黑袋子里有什么? 2.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利用水一课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 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10) (一)发现空气 想不想打开黑袋子看一看? 学生打开黑袋子,发现里面只有一个鼓鼓的袋子,袋子里面什么也没有。 学生汇报,发现只有一个保鲜袋,袋子里什么也没有。此时,教师利用一个瘪的保鲜袋进行对比,发现袋子是鼓鼓的,说明里面有东西。 对比观察,发现空气的存在。 介绍空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的科学思维。 (二)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 1.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都忽略了空气的存在,说一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呢? 2.你能想办法制造出风来吗?说一说是用哪里的空气制造出的风。 刮风、扇扇子 学生主要利用书等制造风,关注身边的空气。 3.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老师这里有一个保鲜袋,你能利用这个袋子“捉”住我们身边的空气吗? 学生预测能捉住红糖、白糖、书本等 然后想办法证明袋子里有空气。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并分类。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捉住空气,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生通过“鼓不鼓”判断是否捉住空气。通过“跑气儿”时候的声音和感觉判断空气的存在。(在空气中扎和在水中扎“ 4.组织学生汇报 5.小结:我们周围有空气,当袋子里的空气跑出来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丝丝”的声音,把袋子放入水中以后,水位升高了,当空气跑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气泡。 (二)利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特征 1.在水一课,我们学会了看、闻、尝的方法,请你利用这些方法,观察袋子里的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2.请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周围的空气。 汇报:白色、透明处理方法同水。 3.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 如果学生提出某地空气有气味,则根环境因素有关。 (三)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1.想办法,让气球里面装满空气。 2.思考:空气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汇报 气球不同,形状不同。 改变气球的形状 3.小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三、拓展与应用 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空气,观察,说一说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 2.记录 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明确相同和不同之处。 作业布置 完成活动手册内容 教 学 反 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