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备课 课题 9.巧用力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落实《课标》5.1低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围绕这两条学习目标,本单元设计了3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推力和拉力,使学生知道推力和拉力都具有方向和大小,都能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对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的认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本课将采用“趣味运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问题。“趣味运动会”的第一个“比赛项目”是让学生两人一组,想办法把一箱重物平移到指定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知识,尝试用推、拉、连推带拉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并从中认识到做一件事情既可以用推力,也可以用拉力,还可以同时使用推力和拉力;采用哪种形式的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力巧妙地作用于物体,使其位置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第二个“比赛项目”是三人运球。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寓教于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力的学习兴趣。比起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的难度比较大--只要三个人的用力大小、方向稍不平衡,球就会发生滚动,特别容易落地。“比赛”时,三个人必须调整好角度,拉紧绳子,并在移动过程中控制好力的大小和方向,才能保证球不落地。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栏目列举了一些既要用到拉力也要用到推力的生活事例,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的综合运用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科学与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力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确实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多同学感受过力,但是却没有认真观察过物体受到力时发生了哪些变化。本课重点是综合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对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的认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感受推力和拉力的普遍存在及其作用效果,加深对“力”这个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和“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推力和拉力工作的装置,体会这些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学思维: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推理论证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学生能灵活运用力有方向的特点,巧用推力和拉力完成指定任务。学生具有分工、配合的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态度责任:学生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学生具有对探究过程或方法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灵活运用力有方向的特点,巧用推力和拉力完成指定任务。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推力和拉力工作的装置,体会这些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9.巧用力 方法 ……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 1.课页呈现的是一个人在使用小车搬运货物的场景。 提出“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该用推力?”的问题。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讨论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该用推力。 2.请同学们体验一下,推拉小车。 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小车可以推,可以拉。 二、综合运用推力和拉力做事情 (一)趣味运动会 1.地上摆放一箱子重物,两人一组,想办法把一箱重物平移到指定位置。比一比一,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 这里的“一箱重物”被视作一个整体,而且是比较重的,超出一个学生能抱起来的程度,排除学生抱着箱子移动以及将物体拆分后分别移动的想法,只能选择推或拉。另外还要强调水平移动,不能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