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备课时间 10.26 课 题 《火山》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单元主题 地球剧烈变化 单元 解读 “地球剧烈变化”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中年级学生认识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地壳运动及其产生的灾害现象。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通过观察、实验、制作、阅读等活动,指导学生先了解地球表面山脉的形成,再认识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构成;然后认识地震、火山喷发的成因及抗震救灾的基本常识;最后认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课 标 要 求 对应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科学概念 14.5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5-6年级: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5-6年级: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震的形成之后,进一步认识火山的形成。本课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模拟火山喷发”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验、科学阅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以及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应用与拓展“写一篇科幻小短文”目的是通过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地球内部展开想象,并通过科幻小短文呈现出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火山喷发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实事求是,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学 情 分 析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一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都是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结果,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大多数学生对火山喷发及危害有一些了解;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震的成因,能用科学语言描述现象,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 学 目 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性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火山喷发的相关事实。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能表现出对火山喷发成因进行探究的兴趣。 能与他人合作研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探究火山喷发现象的动力。 重难点 分析 重点;通过模拟火山喷发,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难点:对火山喷发作出科学的解释。 预 学 任 务 单 预习本课内容。 搜集有关火山喷发的视频、图片。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 5、了解火山喷发有哪些益处。 教 学 过 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报纸、铝盘、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盘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公元79年,“轰隆”一声声巨响,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猛烈喷射的气体冲出火山口,连同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