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可能性》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可能性》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三学段“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情境中,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判断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基本上是以实验数据的统计为基础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的,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实践活动,例1主要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例2是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例3是根据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推测。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对感知不确定事件不清楚,不能用具体的概念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学难点 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在小学阶段,“可能性”教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简单随机事件,它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初步感受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二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因此,就概率内容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求某个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思想,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其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 (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教材在编排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分析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并结合所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来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材在编排上,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体验简单的随机现象,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其次,教教材中还设计了许多生活实际的活动和游戏,帮助学生逐步丰富对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最后,教材通过“掷一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利用数的组成和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4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小数除法 不确定性 1 可能性的大小(1) 1 可能性的大小(2) 1 掷一掷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