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 物态变化与温度》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3分)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 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B. 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 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 D. 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2.(3分)的水和的冰,两者温度是( ) A. 的冰温度低一些 B. 的水温度低一些 C. 两者温度相同 D. 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3.(3分)一般成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 B. C. D. 4.(3分)下面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银温度计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使用 B. 测量水杯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紧贴杯壁 C.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D. 可以用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来测量发烧病人的体温 5.(3分)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水的温度,、、三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和,则此温水较准确的温度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6.(3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B.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C.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7.(3分)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把它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若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摄氏度,则用该温度计测出的示数为 A. B. C. D. 无法确定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8.(4分)爱探索的宝琪同学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就尝试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如图所示,烧瓶中水正在沸腾,在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仔细观察:加热后, _____ 选填“瓶内水面上方”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如果想要更大的“雨”,应该在盘内增加 _____ 选填“热水”或“冰块”。 9.(4分)如图,小明先把两手同时分别放入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同一杯温水中,这时感觉到的冷热程度 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凭人的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 ____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10.(4分)如图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_____。 11.(4分)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_,该体温计的原理是_____。 12.(4分)如图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数是 _____ . 13.(4分)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 _____ 、 _____ 和 _____ 平时我们见到的铁是 _____ 态,酒精是 _____ 态,氧是 _____ 态. 14.(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根据气体 _____ 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段中间有一小段液柱.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处,、是与点相差摄氏度的两点,处的温度是 _____ 金属 镁 铝 铜 铁 熔点 沸点 15.(4分)初中学过的物理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_____定律和_____定律。 16.(4分)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时的气温是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6分)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自制的“温度计”,直角玻璃管与烧瓶相连,烧瓶内是大气,玻璃管水平部分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烧瓶活塞不漏气。 此“温度计”是根据 _____ 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将该“温度计”从室内移至室外,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水柱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此时室外的温度 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室内的温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熔化现象,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