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课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能归纳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从生活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能设计出体现气体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实验。 能通过在实验中进行观察等获取实验的信息。 能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 能归纳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设计出体现气体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实验。 教学流程: 情景与问题 把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有什么变化? 探究与发现 活动1: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师: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将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中,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生:学生按照老师说的步骤进行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到实验报告单中。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瘪了的乒乓球又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师:乒乓球里是空心的,里面是空气,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水里,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增大,把瘪下去的部分又给撑开了,这说明气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 师:那么还有哪些实验能看出气体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生:交流讨论,设计能够看出气体受热时体积变化的实验。 师:给出实验材料,能否借助这些材料,展现气体的热胀冷缩? 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师:演示实验。将气球套在矿泉水瓶上,将矿泉水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将矿泉水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总结:气体变热后体积会膨胀;气体变冷时体积会收缩;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拓展:同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活动2: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师: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在锥形瓶中倒入一些冷水,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液面的变化。再将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瓶中液面的变化。在瓶口塞上带有细吸管的塞子,将锥形瓶依次放入热水和冷水杯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场并给予指导。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结论。 总结: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活动3:观察铜球体积受冷受热时的变化 师: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加热一定时间后把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铁环。再把热铜球放入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把铜球放在铁环上,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铁环。 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总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用与拓展 师: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应用? 生:生活经验分享。 师:讲解热胀冷缩在温度计、高架桥伸缩缝、高压线、碳酸饮料瓶等中的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