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四 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 呼吸系统 呼吸道 1 肺 2 胸膜 3 纵膈 4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如图所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通常将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第三节 胸膜 胸膜是被覆于胸腔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分为脏、壁两层,分别称脏胸膜和壁胸膜,如图所示。 第三节 胸膜 一、脏胸膜 脏胸膜又称肺胸膜,被覆在肺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并折入左、右肺斜裂和右肺水平裂内,包被各肺叶。 二、壁胸膜 壁胸膜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两侧面,因其贴覆部位不同而分为4部分:包在肺尖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可突出胸廓上口,到达颈根部;被覆于胸壁内面的部分称肋胸膜;覆盖于膈上面的部分称膈胸膜;呈矢状位贴覆于纵隔两侧的部分称纵隔胸膜。 第三节 胸膜 三、胸膜腔 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延续,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腔隙,称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内含少量液体,以减少呼吸时脏、壁胸膜间的摩擦。 四、胸膜隐窝 壁胸膜各部转折处存有一定的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这些间隙称胸膜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半环形间隙,称肋膈隐窝,它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第三节 胸膜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一)胸膜的体表投影 1.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与肺前界大致相似,两侧均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上方约2.5cm的胸膜顶起始,斜向下内,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向中线靠拢,在正中线附近垂直向下。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侧,移行于下界;左侧自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下,在距胸骨左缘2~2.5cm处下行,于左侧第6肋软骨后方移行于下界。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胸肋关节以上、胸骨柄后方形成一倒三角形区,称胸腺区;在第4胸肋关节以下、胸骨体下方和第4~5肋软骨后方形成的三角形区,称心包区,其间显露心包。 第三节 胸膜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2.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右侧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自第6肋软骨中点起始,两侧均转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终于第12胸椎棘突高度,如表所示。 (二)肺的体表投影 两肺前缘的体表投影与胸膜前界大致相同,两肺下缘较胸膜下界在各标志线上高约2个肋骨,即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在脊柱侧方终于第11胸椎棘突平面,如表所示。 第三节 胸膜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脊柱旁 肺下界 胸膜下界 第6肋 第8肋 第8肋 第10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表 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 纵膈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通常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再分为前、中、后纵隔,如图所示。 第四节 纵膈 一、上纵隔 上纵隔位于胸廓上口与胸骨角平面之间,前界为胸骨柄,后界为第1~4胸椎及椎间盘,两侧为纵隔胸膜。主要包括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二、下纵隔 下纵隔位于胸骨角平面与膈之间,两侧为纵隔胸膜。 1.前纵隔 前纵隔位于心包前壁与胸骨体之间,包括图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等。 第四节 纵膈 二、下纵隔 2.中纵隔 中纵隔位于心包前、后壁之间,容纳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膈神经和淋巴结等。 3.后纵隔 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脊柱胸段之间,内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