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20131

2.3 肌学 课件(共57张PPT)-《解剖学基础》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5-04-29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8566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肌学,课件,57张,PPT,解剖学基础,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第 二 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全身各骨借关节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活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第二章 运动系统 骨学 1 关节学 2 肌学 3 第三节 肌学 概述 头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第三节 肌学 一、概述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是运动系统的肌,全身共有650多块。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骨骼肌多数附着于骨,具有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等特点,因受意志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第三节 肌学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长肌呈梭形,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可显著缩短而产生大幅度的运动; 短肌较短小,多分布于躯干深层,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小; 扁肌呈薄片状,多分布于胸、腹壁,除有运动功能外,还有保护和支持内 脏的作用; 轮匝肌呈环形,多位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可关闭孔裂。 肌根据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第三节 肌学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形态 第三节 肌学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而柔软,是肌的收缩部分;肌腱由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为肌的非收缩部分。 第三节 肌学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通常借两端的腱附着于2块或2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1个或多个关节。 肌收缩时,一块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块骨受肌的牵引而发生位置的移动。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起点(或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止点(或动点)。一般将接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肌附着点规定为起点,反之为止点。 第三节 肌学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大多配布在关节周围,并与关节的运动轴一致。在每个运动轴的两侧各有一群肌,作用相反,互称拮抗肌;而在运动轴同侧作用相同或相近的肌,称协同肌。 肌有两种作用,一是静力作用,通过少量肌束轮流收缩,保持一定的肌张力,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或某种姿势;另一种是动力作用,使整个身体或局部产生运动,如行走和跑跳等。 第三节 肌学 (三)肌的命名法 肌的命名法较多,主要根据其位置、形态、大小、作用、起止点、肌束方向及构造等命名,如根据位置命名的冈上肌、冈下肌和髂肌等;根据起止点命名的胸锁乳突肌。也可进行综合命名,如根据位置和大小命名的胸大肌、臀大肌等。 第三节 肌学 (四)肌的辅助结构 肌 的 辅 助 结 构 筋膜 腱鞘 滑膜囊 保持肌的位置 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第三节 肌学 1.筋膜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位于真皮深面,又称皮下筋膜,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组织、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和淋巴管等。具有维持体温和保护深部结构的作用。 深筋膜(deep fascia) 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且相互连续。深筋膜呈鞘状包裹肌、肌群、血管和神经,形成肌间隔、筋膜鞘、血管神经鞘等,除有保护和约束肌的作用外,还有利于肌群的活动。 第三节 肌学 (四)肌的辅助结构 滑膜囊是封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壁薄,内含滑液,多位于肌或腱与骨面相接触的部位,起减少摩擦的作用。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2.滑膜囊 3.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外面的结缔组织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腱鞘有约束肌腱、减少其与骨面摩擦的作用。 第三节 肌学 二、头颈肌 (一)头肌 头肌 面肌 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第三节 肌学 1.面肌 面肌大多数起自颅骨,止于面部皮肤。 面肌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