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20942

10《项链》课件(共22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67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PPT
  • cover
(课件网) 高教版 项链 【法】莫泊桑 作者介绍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一起被誉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题解与创作背景 《项链》发表于1884年,原题为“首饰”。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本文的线索是? 项链 作者以项链为线索,写了怎样的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写作特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意外的结局:(发现项链是假的) “赔了十年”的项链竟然只值五百法郎! 情理之中 巧妙的伏笔:(原来项链是假的) 借项链时,朋友很爽快地答应; 买项链时,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 还项链时,朋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按借、丢、赔的过程展开,最后点出是假项链,情节波澜起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 情节的设置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而服务的。我们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又看到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呢 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 以“丢项链”为重要转折点,玛蒂尔德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是一部关于“转变”的小说 在丢项链的前后,玛蒂尔德的形象从外貌、生活习惯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变化。 外貌 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美丽、风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 是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玫瑰色的手变得通红,高声大气地说话。 生活 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没有漂亮服装,也没有珠宝。但有个小女仆,有“好香的肉汤”。 刷洗杯盘碗碟,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心理 狂乱的幻想,不断地感到痛苦伤心、悔恨、困苦,因对生活的不甘心而常常整日的哭好几天。 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定偿还那笔可怕的债务,有时候也会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那时候,她多么美丽,令人倾倒。 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爱慕虚荣 爱幻想 不切实际 丢项链后的玛蒂尔德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诚实守信 吃苦耐劳 敢于承担责任 坚强、有毅力 除了虚荣的玛蒂尔德,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负责任的、勇敢的玛蒂尔德。作品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是活生生的,是切合生活实际的。事实上,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且不探究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纵使大奸大恶之人,都会有人性中善的一面。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不切合生活实际的。 人的好坏是一种比较宽泛的界定,不可能是坏人就绝无一丝优点,是好人就绝无一丝缺点。其实,有一句话早就说明了这一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结到一点我们在写作中,不要把人物描写片面化,否则会削弱作品的说服力,甚至对文章的真实性发生怀疑。 很多人在读完《项链》后认为男主人公罗瓦尔塞是难得的标准“模范”好丈夫。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角色的形象是否完美无缺,并阐述理由。 课后作业 谢谢 罗瓦赛尔身为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他会在吃饭时揭开盆盖,心满意地表示:“啊!多么好吃的炖肉!世上哪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他的这句话是当时大部分小职员都会感慨的,他们也许有博大的野心,但同时却满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