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23911

五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第11课 地震(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9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科学,上册,人版,11课,地震
  • cover
11.地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壳运动是绝大部分地震的形成原因 2.能说出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掌握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探究目标 能根据地震的现象等资料做出有关地震成因的假设 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概括地震的成因。 通过现象分析、资料搜集等方式,说出科学避震的 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震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3.能积极参与避震演习,学会科学避震和逃生。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掌握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难点 1.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地震的危害及科学避震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认识地震 师:阅读教材中的资料,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汶川地震。 师:这么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国还有哪些损失严重的地震 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地震。播放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视频介绍。 师:通过观看视频,谁能试着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地震时大地震动,建筑物倒塌,人员死伤无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明确学习主题,然后通过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地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活动一:研究地震的成因 1.做出假设 结合视频介绍和所学知识,说说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生:我认为地震是岩层断裂产生的巨大力量导致的2.进行实验 (1)书本放成两摞,中间用一本书或者一块毛巾搭成桥面模拟地层,两边压紧。桥面上用文具盒、饮料瓶等文具模拟地表建筑。 (2)准备长 30 厘米,宽 1.5 厘米,厚分别为 0.3 厘米0.5 厘米、1厘米的木板三块。 (3)将木板置于桥面下方,从最薄的木板开始实验,双手握住木板两端,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观察三种不同的木板断裂时的现象。 (3)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观察现象 木板断裂时产生巨大力量,使“地层”震动、开裂,“地表建筑”倒塌。木板越厚,需要的挤压力越大,断裂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4.结论 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感受地壳运动形成地震的变化过程,调整实验方法,更加直观地体验岩层断裂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地震的形成原因和现象。 活动二:地震的危害 1.提问 结合图片资料和实验现象,说说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2.讨论 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汇报 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共同总结地震时会造成山崩、地裂、水灾、火灾、建筑倒塌、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设计意图:结合实验现象和视频资料,总结地震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整合资料进行分享,形成集体观点。 活动三:避震演习 1.播放地震相关视频。 提问:视频中的人们遇到地震时有哪些做法 是否 合理 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人们的行为讲行分类。 汇报:慌乱逃跑、跳楼、走电梯、开车逃跑等行为是错误的;蹲在墙角、走安全通道撤离、蹲在空旷地面等行为是正确祝辩儿富百懊肮 胺贬蜂哎癌 整理:你还知道哪些躲避地震的方法 分享:学生分享并补充。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火,切断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展示四幅场景图片,说说在以下场所该如何科学避震 三、应用与拓展 制作防震减灾宣传画 1.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