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28506

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75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2课时,统编,语文
  • cover
第13课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 2.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借以分析诗歌的章法。 4.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律诗的韵律特点。 2.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此分析诗歌的章法。 教学难点 1.学会具体分析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 2.发挥联想和想象,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高唱过时代的繁华,也低吟过时代的挽歌;唐诗中既有着盛世的歌舞升平,又有着乱世的风起云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去感受那吊古怀乡的慨叹,去领略那长河落日的雄浑。 新知探究 《野望》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隋大业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唐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绩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文集》。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二)知识链接 【活动内容】课件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 明确: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1、2),第二联为颔联(3、4),第三联为颈联(5、6),第四联为结句———尾联(7、8)。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一般说来,每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应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三、诵读诗歌 【活动内容】 (1)听《野望》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四、整体感知 【活动内容】 1.梳理诗歌内容。 标出《野望》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并明确每一联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特点。 五、感受诗歌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说说首联描绘的画面,不要生硬地直接翻译。)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先明确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景色,分析出写作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说说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颔联: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颈联: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 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典。“采薇”借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将本诗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