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血液循环 项目三 项目导航 01 心脏生理 02 血管生理 0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 器官循环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和组成,心脏泵血的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方式。 熟悉心音的种类及意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淋巴循环的意义。 了解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方式,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 知识目标 能运用本项目所学知识,分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相关机制和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养成“关爱生命、关注健康、重视预防”的意识。 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将守护生命健康的职业理想融入实践活动,提高大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水平,加强大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 素质目标 张奶奶,70岁,既往身体健康,但这两天总是心慌、头晕、出虚汗,家人不放心,于是带着张奶奶到医院进行检查。经测量,张奶奶的血压和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医生发现张奶奶穿着一件高领毛衣和一件硬质高领的外套,于是建议张奶奶把外套的扣子解开并休息片刻。不久后,张奶奶就感觉清爽了很多,头也不晕了,心也不慌了。医生告诉张奶奶及其家人,张奶奶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是因为得了衣领综合征。 请思考:1.什么是衣领综合征?张奶奶的症状与高领衣有什么关系? 2.如何预防衣领综合征?衣领综合征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以问导学 以问导学 在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即将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O2运送到全身,同时将代谢产物和CO2运送到排泄器官。此外,机体的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等也都依赖于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第三讲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第1~5胸段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在星状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1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引起心率增快、房室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即产生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和正性变力作用,造成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β1受体拮抗剂,如心得安(普萘洛尔),可阻断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脏神经支配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重点直击 (二)心脏的神经支配 2.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在心内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但对心室肌的支配很少。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简称“M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对Ca2+的通透性降低,引起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即产生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造成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M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或肌肉等组织维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活动状态,称为紧张。 在生理状态下,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都具有紧张性,二者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心脏活动。 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紧张占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