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4681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1课 屈原列传(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643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2份,列传,屈原,11课,检测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 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流放 C.新浴者必振衣 振:振奋 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顺应 答案 C 解析 振:抖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形容枯槁     B.何故深思高举 C.颜色憔悴 D.渔父莞尔而笑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B项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今义:高高地举起。C项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D.厚币委质事楚 答案 C 解析 A项“濯”同“浊”。B项“离”同“罹”。D项“质”同“贽”。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夫天者,人之始也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为判断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B.明道德之广崇 C.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其后楚日以削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项为名词作状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都是“最终,终于”。B项助词,的/动词,到。C项介词,被/介词,在。D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亡走赵 B.屈平既嫉之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D.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逃跑。B项古义:恨。C项古义:颠倒。 8.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以及其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D.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答案 D 解析 D项说的是楚怀王。 9.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 B.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祖国。 C.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 D.文段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 答案 B 解析 劝阻怀王是在屈原被流放期间。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