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力--重力(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重力的意义。理解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利用重垂线制作简易水平仪,并用来检验调节水平。 3.知道重心的含义,会用实验方法寻找物体的重心。 重点难点 理解重力和重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重力 观察图1.3.1和图1.3.2,学生不太理解频闪照片是怎么一回事,可先介绍课本17页的视窗。向学生解释,其实频闪照片就是利用频闪光源拍摄的照片。即固定着的照相机的快门始终开启着,频闪光源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闪光,如1/30秒。在拍摄环境和背景都是黑色的情况下,把运动物体的瞬间所在位置在照相底片上记录下来。 在了解了频闪照片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成熟的苹果会竖直落向地面?为什么跃起的 小猫经过一段弯曲的路径最终也落向地面?为什么拿在手里的东西,一松手就会掉向地面?人们向上跳起随即就会下落到地面? 这都是由于地球吸引的作用,引入重力的概念。 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研究表明地球与物体之间的吸引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研究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 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苹果,若干个钩码。使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他们的重力。研究重力 和质量的关系。 经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G = mg g是一个比例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g = 9.8 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不能错误的说成“1千克等于9.8牛顿”) 思考和讨论: 1、 为什么不能在窗台上放置花盆之类的重物? 2、 为什么电梯里会注明限制乘员人数? 3、 知道了你自己的体重(质量),如何算你所受的重力? 二、重力的方向 选用一个物体,在教室里做自由落体运动。 从物体的运动的轨迹,指出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在不同的纬度处地球表面的重力方向虽都在各该纬度处的竖直方向,但这些方向并不平行,如赤道处的竖直方向与极地处的竖直方向恰是垂直的。 展示重垂线,在细线一端系一小锤,细线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指出当小锤静止,这就是重垂线。悬线的方向是竖直方向。 可用重垂线判断橱柜壁是否在竖直方向。 泥水工在造房子的时候也用重垂线。 三、重心 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质量和特定的形状,它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整个物体所受重力可看成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在图中重心常用C表示。 活动:寻找重心 可先让学生准备好不规则的硬纸板。上课时课内完成寻找重心的工作。 可重点讲解用悬挂法寻找物体的重心。 作业:本节〈〈作业本〉〉。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力--摩擦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摩擦力产生条件。 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 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演示1:用水平力推桌子,但桌子没动。说明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 演示2:用水平力推桌子,使桌子运动起来,有一个力在阻碍桌子运动。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互相挤压;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演示3:图9-11实验 让学生总结出:(1)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大,摩擦力大 (2)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