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十三)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 [基础自测]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1.D 2.B 解析:第1题,热带地区原始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属于迁移农业,需要将地面上的草木砍伐后烧毁,并利用草木灰作肥料。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主要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不需要用火焚烧。第2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泛滥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每年6—10月泛滥,则耕作期应为11月—次年5月。而尼罗河下游泛滥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在此耕作期内气温较高,降水较少,这与地中海气候夏季的特点相似,根据作物对水热的需求可推断,引入的植被最可能来自地中海气候区。 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沙漠气候区,其上游受西风影响。下图示意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幼发拉底河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冬季和春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春季和夏季 4.幼发拉底河上众多水坝的作用主要是( ) A.发电 B.航运 C.供水 D.旅游 5.水坝修建后,幼发拉底河入海口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增强 B.入海径流增加 C.入海泥沙减少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3.A 4.C 5.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沙漠气候区,河流水量主要来自上游,上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降雪)较多,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形成积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水量最大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故选A。第4题,由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主要是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修建水坝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灌溉和生活提供用水,C正确,地势平坦,水量少,不适合发电,水坝多,不利航运,旅游价值不大,A、B、D错误。第5题,水坝修建后,拦截泥沙作用明显,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减少,泥沙淤积小于海水侵蚀,使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C正确,水坝修建后,海水侵蚀不变,入海径流会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A、B、D错误。 麦罗维大坝是继埃及阿斯旺大坝后在尼罗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水坝,该大坝对苏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苏丹的“三峡工程”。据此完成6~8题。 6.该大坝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7.该大坝建成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周围降水增加 B.库区昼夜温差减小 C.减少尼罗河下游泥沙沉积 D.使下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8.该大坝所在区域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石漠化 6.B 7.D 8.C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对苏丹解决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说明大坝的主要功能为发电。故选B。第7题,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库区由于蒸发量增加,会使降水量增加;水库能调节气候,使库区昼夜温差减小;泥沙在库区会大量沉积,尼罗河下游泥沙沉积会减少;大坝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使下游地区水土流失减轻。故选D。第8题,该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加。故选C。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