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密度 ( 知识详解 ) 知识点一:质量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及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水结冰时,由液态变为固态,状态发生了改变,但是质量不变。 ②质量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的大小。把物体自地球移到月球上,其质量不变,而重力改变。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重力的约六分之一。 2.质量的测量工具:物理实验中常用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测质量。 知识点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公式为:; 2.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即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 3.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会根据计算密度ρ、质量m与体积V。 1. 计算密度:根据可以物质的密度,需注意的是同种物质的密度通常是相同的。 2. 计算质量:m=ρV。 3. 计算体积:V =m/ρ。 4. 密度有两个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千克/米3;物理实验中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 换算关系是1克/厘米3=1.0×103千克/米3。 5. 记住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或1.0克/厘米3。 知识点四: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密度概念是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结论而建立的,要理解探究实验的方法、过程,会正确写出实验结论。 1.该探究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分两步进行: ①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改变物体的体积,测量出对应的质量; ②探究“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测量出对应的质量。 2.该实验需用不同的物质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普遍意义的结论。 3.归纳结论时,如有三次以上实验(包括三次),要写出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例如“同种物质,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等;要求“综合分析”或“进一步”归纳时,要把数据进行运算,例如“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定值”等。 知识点五: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物质的密度 1.实验器材的使用:会调节使用电子天平,正确读数,会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质量。 2. 会用量筒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设计测物质密度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会设计方案,选定器材,会计算物质的密度。 4.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同种物质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物质的密度”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的区别。 1.相同点: ①测量的实验器材相同:天平、量筒;②实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相同:质量、体积;③实验均需多次测量数据。 2.不同点: ( 实验目的 选用物质 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目的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 得到普遍的实验规律 测物质的密度 测定某一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 高分突破 ) 一、填空题 1.酒精的密度为千克/米,其单位读作 。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2千克的水,它一定 (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 2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 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测量,应该测量 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选择 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是为了 。“测定某种液体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