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39400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练习 (有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学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4714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生物学,高中
  • cover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要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练习 一、单选题 1.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 B.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呼吸酶等 C.CO2从②中产生扩散到④中至少需要通过8层磷脂分子 D.血检能反映健康状况是由于②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 2.下列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能使淋巴液生成量增加的是( ) ①炎症 ②静脉回流受阻碍 ③组织缺氧化 ④ 组织胺大量释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3.上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④过程只通过呼吸、泌尿系统的参与即可完成 B.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线粒体基质被利用 C.外界氧气可进入成熟红细胞参与有氧呼吸 D.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 4.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等酮体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的量会增加,进而导致酸中毒,使得机体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酮体可以是细胞呼吸利用的物质 C.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酮体酸中毒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根据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体液。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①②④ C.④ 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②的pH、渗透压和温度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6.为探究家兔血液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项目 甲组 乙组 步骤1 每组取3支试管,记为1号、2号、3号 步骤2 向两组的1号、2号、3号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步骤3 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加等量的乳酸 步骤4 测量pH并记录 预期结果 1号试管中pH明显升高,2号、3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中pH明显降低,2号、3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A.本实验设计严格遵守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需严格控制自变量,而无关变量保证加入的各物质等量即可 C.模拟血浆内能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Na2CO3溶液、乳酸 D.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家兔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一样有缓冲作用 7.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RNA聚合酶、尿素 B.溶菌酶、唾液淀粉酶、胰岛素 C.葡萄糖、血浆蛋白、细胞因子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 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正常情况下,a少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大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需要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同 D.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内液占了体液的大部分 B.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和淋巴中多 C.血浆和淋巴都是T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D.组织液中的物质一半进入血浆,一半成为淋巴 10.地震发生时,灾民们往往会因食物缺乏而出现全身浮肿的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